未成年人保护措施

一、总则​

目的与依据: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业务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在直播运营、内容创作、平台管理等业务活动中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所有环节。​

基本原则:公司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时,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尊重其人格尊严,保护其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充分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做到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二、具体保护措施​

(一)内容审核管理​

设立专门审核团队:公司组建专业的内容审核团队,成员经过严格的培训与筛选,熟悉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团队负责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视频、图文等各类信息进行全面审核。​

明确审核标准:严禁平台出现暴力、色情、恐怖、赌博、吸毒、烟酒展示、不良价值观引导等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严格审查是否存在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情况,如未经监护人同意使用未成年人形象进行商业推广等。​

建立举报处理机制:在平台显著位置设置便捷的举报渠道,鼓励用户对不良内容进行举报。接到举报后,审核团队在 24 小时内进行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对于确认违规的内容,立即下架,并对相关发布者采取封禁账号等处罚措施。​

(二)用户身份识别与管理​

实名认证制度:要求所有注册用户进行实名认证,通过与权威身份验证机构合作,准确核实用户身份信息。对于未成年人,要求其在监护人陪同下完成注册,并提供监护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关联认证。​

年龄限制与提醒: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不适宜其年龄的直播活动或观看特定内容。对于未成年人用户,在其登录平台时,系统自动弹出年龄限制提醒,告知其可观看和参与的内容范围。​

未成年人账号监管:定期对未成年人账号进行巡查,监测其登录时间、使用时长、参与活动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如长时间连续登录、参与高风险互动等,及时通过短信、站内信等方式通知其监护人,并采取限制措施。​

(三)直播活动管理​

主播资质审核:在招募主播时,严格审查主播的年龄及身份信息,禁止未成年人担任主播。对于成年主播,加强培训,强调其在直播过程中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如不得诱导未成年人打赏、传播不良信息等。​

直播内容规范:要求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不得使用低俗、暴力、歧视性语言,不得进行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表演或互动。对于涉及未成年人参与的直播活动,提前评估活动内容和形式,确保符合未成年人保护要求,并在直播过程中加强监管。​

打赏限制:严禁平台向未成年人提供打赏功能,对于已实名认证的未成年人账号,关闭其打赏入口。对于疑似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及时进行核实,若确认是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打赏,按照相关规定予以退款。​

(四)技术保障措施​

建立内容过滤系统: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内容过滤系统,对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过滤。通过关键词屏蔽、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自动拦截不良内容,防止其传播给未成年人。​

设置时间和内容限制:开发专门的技术模块,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使用场景,为其设置合理的平台使用时间限制,如每天累计使用时长不超过 1 小时等。同时,对未成年人可浏览的内容进行智能推荐,确保展示的都是积极健康、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内容。​

数据安全保护:加强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数据安全保护,采用加密技术存储和传输数据,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定期进行数据安全评估和漏洞检测,及时修复安全隐患。​

三、监督与培训​

内部监督机制:成立内部监督小组,定期对公司各部门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未按照制度要求履行职责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外部合作与监督: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主动接受其监督和指导。定期向社会公布公司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培训,提高员工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能力。新入职员工在入职培训中,必须接受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四、附则​

制度修订:本制度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以及公司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解释权: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